小学科学(教师)
主办单位:长春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4-6317
国内刊号:22-1388/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7632 人次
 
    本刊论文
合理安排探究小组,提高实验效率
      导读::最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我们建议我们的科学探究小组规模一般不超过6人比较合适。这样划分的实验小组才符合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探究,实验小组

  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往往是你也探究,他也探究,科学课堂开始即探究,中间也探究,结束更要探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探究的结果呢?探究的效果呢?学生真正在探究吗,他们会探究吗?我们科学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探究主体,从而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人人有动手的操作机会,人人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但是,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怎么进行的呢?这其实就要谈到科学课堂上探究小组的分工合作的问题。王坦教授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一文中提出:“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想要让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就要发挥好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加以指导,小组的分工合作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的成败,也就是说会分工合作的小组是最有效的小组探究,才能达成王坦教授所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那么,在小组探究时,我们的科学课堂要如何组织呢?就我的个人看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要静不要闹
  要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在探究时静得下来,那就要科学教师在分组时,进行合作小组的规模设计小学科学,如果从比较有利的开展合作分工的探究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建议我们的科学探究小组规模一般不超过6人比较合适。如果规模太大,人数一多,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会降低,并且会导致凝聚力不够,这会对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造成阻扰,那就导致探究时静不下来。
  王坦教授在《合作学习简论》一文中谈到,“在STAD(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中,学生被分成4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小组的规模还受到器材、实验桌等的限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的实际,我们的科学探究小组人数也跟STAD的分法一致,定在4人比较适宜。小组人数少,对器材就提出了高要求,器材的准备量就大大提高,同时损耗率也相应增加。假定一般班级人数在40人左右,以2人小组为例,那就要准备24组器材;以4人小组为例,只要12组器材就够了。那么,只要8组器材的6人小组,是不是可行呢?那对于目前我们小学的科学实验桌的配置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就我们的现有实验桌的设置,4人小组最灵活方便,同时更符合科学实验时的分工合作。4人小组这样的规模,就能保证课堂探究能静一些
  在《摆的研究》一课,做“单摆的快慢和重量、摆长哪个因素有关”实验。我在两个班级做了测试。一班以4人小组分组,二班以6人小组分组。经测试,一班4人小组实验完成率高,10个小组,9个完成了实验,1个小组课后理解是线断了一次才未完成,实验报告完成率100%;二班6人小组实验完成率低,同样10组,5组没有完成实验,课后理解3组是有争议,根本没有实验,2组是都抢着做,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没有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完成率更低,10组只完成2份报告,课后调查,5组实验没有完成造成无法填写实验报告,1组没有人填,都在操作实验,2组来不及填,做完实验才开始填,导致时间不够了。由此可见,4人小组比6人小组更有效率。
  二、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要有序不要散漫
  要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的过程中保持有序,就要讲究小组采取的分组方式。一般分组方式有以下几种:1.就近分组,2.自由分组,3.按性别分组。以上分组方式,比较随意,而且没有固定的标准,不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小学科学,但是往往造成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样显然学生的探究就比较散漫,无法保证科学课堂的有序性。
  因此,科学教师在分组时考虑的要细一点,再细一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成绩、家庭环境等的因素。比如,不要把能力强的学生多放在一组,这样的组探究时争强好胜,往往各执一词,各做各的,很容易导致纪律散漫。而且,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产生特别优势的小组,必然导致剩下的小组中产生特别弱势的小组,使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也会造成学习的不公平,最终导致科学探究变得无序,两极分化严重。分组要尽量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降低组间差异,保证学习公平,能使科学课堂探究比较均衡,小组间探究走向有序。当然,如此分组对科学教师的要求更高,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但是,就像贝弗里奇那样认为:“同大多数的别的工作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细致程度”,如果考虑到了将来科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这样做是完全值得的。
  对此,我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做了尝试,10组选1组我比较熟悉的学生按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成绩、家庭环境等的因素分在一组,其他9组自由组合。结果,这一组在小苏打、白醋性质观察实验时,比其他9组用时快2分钟;在小苏打、白醋混合实验,比其他9组用时快4分钟;在不明气体检测实验,比其他9组用时快3分钟;在实验报告填写时,这个组早已经完成,说是他们分工的,边实验边填写的,其他9组填写实验报告用时3分钟。整堂课,1组比其他9组整整节约时间12分钟。最后,我不得不对探究小组的合理分组方式产生的效率惊叹。
  三、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要分享不要争吵
  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减少争吵,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小组中学生的分工。合理分工,共享探究成果,让探究小组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做好份内的一份探究任务,我们的科学课堂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可以为小组成员设定一下职务,比如组长、材料员、记录员、实验员、发言人、纪律监察员等,让小组成员选择一个职务担任,试行一下,合适的就固定下来形成确定的职务,不合适的再磨合或者调整。学生会觉得,我有职务了,参与度会提高小学科学,人人尽职,就避免了争吵,小组间分享探究的成果也比较乐意。查尔默斯在《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样说,“观察陈述是公共实体,用公共的语言加以阐述”,这对我们的科学探究也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的小组是一个整体,要形成一个公共的观点,然后用公共的语言陈述出来。最后,我们的小组探究要达成的目标是:不追求一个人的成功,追求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成功。
  四、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要学会学习不要单单学习知识
  科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我们的科学课堂更要求学习科学探究的技能。最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我们不能把科学课上成科学知识课,仅仅把科学知识告诉学生,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通过各种科学工具学习探究技能,从而得出科学结论,最后归纳为系统的科学知识,这才是科学课堂的探究,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教师更应该在开始时就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技能,在以下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就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
  在科学技能的指导中,我个人认为科学教师要教会学生的,是科学探究中普遍适用的技能论文下载。比如,实验规范的技能,和人际交际的技能。实验规范的技能,主要包括实验器材的摆放(摆放整齐有序,便于实验选用)、实验的纪律(实验时不要随意走动,不能随便讲话)、按照实验步骤等。人际交际的技能,主要指学生在语言上的交流沟通、学生发言、表扬他人、提出猜想、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等。当然,这些技能不是学生在一堂课中就能全部学会的,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逐步引导,在科学教学中反复练习,才能被学生掌握,最终,这些技能将对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五、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要评价过程不要评价结果
  科学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会对科学学习产生一系列相应的评价。为了利于科学探究的开展,我们科学教学中,不要把评价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查尔默斯在《科学究竟是什么》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也许有的评价结果是错误的,我们教师没有关注探究的过程,光是关注了结果,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有的小组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实验,但是他们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实验探究中改进,这个过程也是值得肯定的。在过程评价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应用、小组的集体表现、小组的分工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等,都应该在评价之列。
  评价实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们的评价往往过于简单化,学生对了对其评价就好了,学生错了对其评价就差小学科学,这样的评价太过单一,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把探究过程纳入评价当中,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在科学探究中,教师的评价要有一个评价标准,让所有学生可以参照的标准,学生对照标准,可以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比如,对于小组探究的评价,充分合作、共同努力评价为优,偶尔合作评价为良,组织散漫、没有合作评价为差;对于个人的评价,人人尽职评价为优,部分尽职评价为良,各干各的评价为差。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可以自己对照,这样的评价符合学生心理,不会挫伤小组探究的积极性,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为课堂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然,除教师的评价外,还可以有学生的评价,比如自评、互评、小组评等。
    综上所述,科学教师从小组规模、分组方式、小组分工、小组整体和个体关系、小组评价等方面对实验小组的划分进行综合考量,这样划分的实验小组才符合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的需要,达到“良性互动和合作”这个基本要求,才能极大的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保证科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利用,使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小学科学(教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小学科学(教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