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
主办单位:长春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4-6317
国内刊号:22-1388/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7637 人次
 
    本刊论文
略谈小学科学教材中阅读资料的应用策略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资料,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三到六年级8册教材中有81篇阅读资料,这些资料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知识面十分广泛。教材中的这些阅读资料,很多时候并不是作为教学主线出现的,因此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此块内容,既可以配合教学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又达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阅读资料的作用呢?笔者结合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做了如下几点思考和实践。
 
  一、丰富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多数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的,面也比较广,所以从其自身角度来看,就已经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促成学生学习需要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挖掘阅读资料的吸引力,彰显其内容和形式的魅力,给课堂教学添彩,就变得很有意义了。
 
  1.巧妙设计,趣味导入
 
  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利用阅读资料的这一特点,课始就利用其鲜活的信息抓住学生的心。如三年级上册,从学情角度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本身没有明晰的认识,而且刚入中年级的孩子暂时还具有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富有童心。笔者在教授第一单元第1课《科学是……》时,用琴纳的故事引入,让孩子听故事、看图画,在科学家的有趣故事里,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科学研究的殿堂。
 
  2.形式多样,引生入胜
 
  虽然教材提供的阅读资料很生动,但笔者认为,毕竟是停留于纸上静态的图与文,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再渲染一笔,丰富其形式,扩充其内涵,让学生不仅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获得大量的信息。比如多媒体手段的引入、阅读资料的情景剧演出等。
 
  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和地震》,提到唐山大地震,一段文字和一张图片,远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灾难。笔者这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且进一步扩充了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的内容。这样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同时学生还获得了丰富的听觉信息,对地震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融入探究活动,追求科学真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启蒙课程,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而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训练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如果能有效地将阅读资料融入到学生亲历的探究活动中来,就可以让学生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1.内容入手,注重知识建构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得。有些内容无法采用探究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呢?这就是阅读资料出现的重要作用之一。
 
  大脑这一类型的知识学生不可能直接感知,甚至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知识内容,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采取直接告之与活动理解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直接告之也并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教师在之前有所铺垫,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不是告之学生就此结束,还要进一步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去探讨,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如左右脑知识点,笔者在前面设计了学生左右手写字体验的铺陈,揭示知识点后,再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自身的经历,效果就很好。
 
  实际上,这样的阅读资料,只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些结论,关键是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和理解,即在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
 
  2.方法渗透,引领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讲求过程和方法,教材中用以体现探究活动的相关图文,主要是体现活动过程、方法和现象的,而阅读资料为之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多关注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活动所用的研究方法或活动过程所体现的研究方法。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通过资料提供了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和发现,这一内容为学生在探讨遗传、变异的方法上给予了一定的启示,并且对后续关于生物进化的探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3.问题启发,强调举一反三
 
  在科学教材中,有些阅读资料隐含着问题或者直接作为支撑材料引出学生将要交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利用好它。

  阅读资料作为交流以拓展材料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我们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会读资料,通过读图、读文获取关键的信息,再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题干展开讨论,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问题交流都是与本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要么是联系实际的巩固应用,要么是核心观点的再反思。
 
  三、关注情感目标,内化科学人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教学目标分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部分,这是对教学目标多元化的一种体现。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部分目标的达成体现为周期不一致性,往往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抓住相关的教学点加以突破,而阅读资料就是其中很值得重视的一点。
 
  1.树立科学精神
 
  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阅读资料中有许多内容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首先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要求形成的科学精神包括:“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阅读资料在这方面就变得非常有价值了。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观察》,讲述了鲁班、李时珍、瓦特的故事,其中的要义就是让学生懂得注重事实、善于观察的重要性。
 
  2.凸显人文情怀
 
  从小学科学教育角度谈人文情怀,笔者认为,更多地倾向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关注和尊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注与尊重必须是学生内发的,而要达到这种学生的自省和感悟只有通过活动和大量的信息,阅读资料便提供了符合要求的相当数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资料提供的一些信息就是简单的数据呈现,这些数据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并且由衷地受到震撼。如三年级上册出现的地球上淡水比例、生产贺卡的用纸量,五年级下册的我国部分矿物可开采年限等。笔者在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分析这些数据时,学生自觉地意识到了地球资源的宝贵,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从自身做起,珍惜资源、节约资源。
 
  四、助力课外延伸,深化知行合一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开放性,指出科学教育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要让学生的科学教室延伸得远远的,让科学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1.拓宽视野,延伸阅读
 
  教材中阅读资料本身就是对教材知识点的拓展,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它就如同一个引子,简洁精练、易阅读、启发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资料的延伸,在时间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和延续性;在空间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和重组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现象,更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有关外星生命探索的课外阅读,笔者尝试提供给学生定向书目、专题网站地址、视频资料出处等,这样一来,在回归课堂再次交流时,学生更易共享信息,达到共鸣。
 
  2.联系生活,延伸探究
 
  科学探究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终结,一项有效的科学探究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很多时候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展开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而科学探究的目的正在于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此外,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充分保证和拓宽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资料在这方面起到了“授渔”的作用。墨子的小孔成像原理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活动——制作小孔成像模拟实验装置,起到了理论指引的作用。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此处活动时发现,如果让孩子们认真阅读,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后面制作和操作模拟实验装置时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五、重视两组关系,完善资料应用
 
  1.处理好阅读资料与教材主体关系
 
  阅读资料是教材的一部分,多数情况下不是以教学主线内容出现的,但与教材主体又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的需要,恰当地利用好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择阅读资料,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的放矢。
 
  2.处理好阅读资料应用的度与教学目标关系
 
  阅读资料具有小而精的特点,运用起来灵活,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阅读资料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不是无限大的,它需要适应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我们常讲的课堂节奏,每节课根据教学目标都是有侧重点的,侧重点往往是核心的探究活动。因此,阅读资料是不能取代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环节的,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有的资料再精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还是要懂得取舍,我们的目的不在于阅读资料本身,而在于它对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助力作用。
 
  总之,阅读资料作为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功用。如果能深入领会这些资料的编写意图,紧密结合实际,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而且能使科学课更具特色,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小学科学(教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小学科学(教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